“7·23”动车事故发生后,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24日曾表示,事故是由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,但这一说法受到网友的质疑。网友笔墨染丹青针对这一疑问向黄毅提问,提出事故是否更多由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疏忽,而非单纯的“天灾”造成的。
黄毅表示,目前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对事故原因、责任调查,并会及时将调查情况向社会公布。他表示,现在可以肯定地讲,这不是一场自然灾害,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,事故暴露出铁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。对此,事故调查组将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,尽快给社会一个真诚的、负责任的交代。
对于此次事故后公布的遇难者名单,有传言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死亡人数有一个神秘的“35人红线”,超出部分就算为“失踪人员”,然后是伤者情绪稳定,当地政府官员积极救灾等捷报。在回答这一问题时,黄毅指出没有所谓的“红线”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界定事故的等级时,一般是以死亡人数来计算。比如,一次死亡3到9个人的为较大事故,10到29人的为重大事故,30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事故。除此之外,也考虑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,以及受伤人员的数量。有些事故发生之后,在遇难人员遗体还没有全部找到的时候,一般是作为失踪,找到遗体之后,再计入死亡人数。所以,不存在“35人红线”的问题。
评论
以负责任的态度挖掘真相
日前,就“7·23”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回答记者提问时,温总理表示:“应当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,严肃对待并且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。”黄毅在昨日的采访中也提及会给社会一个真诚、负责任的交代,他所回答的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原因并非自然灾害,虽然还无法满足公众对事故原因的追踪,但起码表明了调查组回应群众关切的态度。
铁路部门作为本次事故的责任方,要自证清白并不容易;那么相对独立的事故调查组,在追查事故原因的同时,应该就民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展开调查,在不影响事故原因调查的情况下,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。
铁道部是中国政府的大部门之一,它的名誉直接牵连中国政府的形象。一段时间以来,几次重大的公共危机都既伤害了政府的威信和形象,也扰乱了中国社会解决问题的正常脉络,社会舆论对具体危机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大,不断形成社会情绪高密度的汇集点。
温总理说:“这起事故能否处理得好,关键在能否让群众得到真相。因此,处理的过程应当及时、准确向群众发布信息。”的确,事故的结论不能仓促得出,但这并不意味着,在调查的同时,不能逐步地公布相关的信息。相反,及时、准确地传递信息,本身也是一种必要的、负责任的表现。
相信,在国务院调查组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,这次动车事故的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。但这次事故以及善后过程所体现的种种异常,都在提醒人们,事故的发生绝不仅仅是一些设备故障、几个工作人员失职所致。民众对真相的追问,除了正义与良知的呼唤,也是在理性地吁求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。因此,给民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,更是要求有关方面深刻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,理顺铁路监管与运营机制,给民众提供更加安全的制度保障。